kd树方法
树是一种对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结构。它是二叉树,表示对维空间的一个划分(partition)。构造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维空间划分,构成一列的维超矩形区域。树的每个节点对应于一个维超矩形区域。
pic source: http://homes.sice.indiana.edu/yye/lab/teaching/spring2014-C343/moretrees.php
1. 构造平衡树算法
输入:维空间数据集,其中,
输出:kd树
1)开始:构造根节点,根节点对应于包含的维空间的超矩形区域。
选择为坐标轴,以中所有实例的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将根节点对应的超矩形区域切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由根节点生成深度为1的左右子树:左子树对应于坐标的值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树对应于坐标的值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
将落在切分超平面上的实例点保存在根节点。
2)重复:对于深度为的节点,选择为切分的坐标轴,,举例来讲就是第一次切分选择坐标,第二次选择坐标,第三次选择坐标,当维后,返回到继续作为切分坐标。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轴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对于左右子树,以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并保存为子树的根节点,然后同样分成两个子树。
3)直到两个子区域没有实例存在时停止,从而形成树的区域划分。
2. kd树的最近邻搜索
输入:已经构造好的树;目标点
输出:的最近邻
1)首先在树中找出包含目标点的叶节点。方法是从根节点出发,递归地向下访问树,若目标点当前维的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坐标,则往左子树查找,否则往右子树查找,一直到叶节点为止。
2)以此叶节点为“当前最邻近点”
3)递归往上回退,在每个节点上进行如下操作
- 如果该节点的实例比当前保存的最近点的距离更近,则以该节点为“当前最邻近点”
- 检查另一边子树有没有更近的点,如果有则从该节点往下找
- 即检查当前节点的超平面是否跟以目标节点为圆心,目标节点与“当前最邻近点”的距离为半径构成的圆体相交。
- 如果相交,可能在超平面的另外一侧有节点离目标节点更近,因此移动到超平面的另外一侧的递归执行搜索
- 如果不相交,则向上回退
4)当回退到根节点时(根节点已经完成了步骤3 的操作),搜索结束,最后的“当前最近点”即为的最邻近点。
如果实例点是随机分布的,则树搜索的平均计算复杂度是。树更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数的情况,如果训练实例数接近空间维数,则效率退化为线性扫描。
3. 例子
示例1:
pic source: http://blog.csdn.net/baimafujinji/article/details/52928203
示例2:
维基百科上的一个动画例子(https://en.wikipedia.org/wiki/K-d_tree)
By User A1 at English Wikipedia,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242339